中國數(shù)千年來,屢屢打造出世界偉大建筑,萬里長城、故宮、天壇等等。這些古建筑群無不展示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到了21世紀,我們更是將科技與建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用科技來創(chuàng)造建筑史上的奇跡。
當2008年奧運圣火在中國燃起時,世界必會睜大雙眼來看中國的奧運場館設計會有怎樣的震撼。在當時,對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令人驕傲的是,中國沒有讓世界失望,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這座人類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并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的力量。
2008年8月8號,這是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國北京。在奧運期間,北京這座城市用極大的包容性,歡迎世界人民來到這里共享奧運盛舉。作為開放的中國,讓人為之稱贊的不僅僅是北京這座城市給世界各地奧運觀眾的人文關懷,奧運場館的設計也同樣令人贊嘆。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如果用詞語描述它的話,我想“溫柔秀美”,再合適不過了。如果說鳥巢極具陽剛之氣的話,那么作為國家游泳中心,進行奧運水上運動的奧運場館則需要跟鳥巢相呼映。在設計初期,建筑設計師們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在完工時,很多人說水立方外觀像蜂巢,也有人說像細胞排列,還有人說像肥皂泡,那么當初這個創(chuàng)意是從何而來的呢?為此,我們采訪了水立方中方主設計師趙曉鈞:
其實,像這樣一個大工程,它的創(chuàng)意有方方面面的要素組成的,而且是團隊很多人互相激發(fā)的過程中出來的。其實它一個基本的邏輯是基于整個奧林匹克公園它的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的這樣一個安排。比如鳥巢它是整個范圍里最主要的建筑物。水立方是老二,它不可能分庭抗禮,要讓它們和諧在一起,又是一家人又不能說完全一樣的話。模仿一個水,這是第一個要求或者要素,接下來呢,用什么來表達水?比如說你可以表達一個波浪,波濤洶涌,很有沖擊力。你也可以表達的像泉水一樣很平穩(wěn),那么這個時候呢,我們就想著作為中國人的審美。我們希望她含蓄,希望她比較穩(wěn)當。不是那么招搖,也不是這么鬧,所以,慢慢的我們就會選擇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狀態(tài)。但是平穩(wěn)呢又不能變得很無聊,就像一個女孩子看上去很文靜。但是呢,他該熱情的時候要熱情似火,該活潑的時候也非常的可愛。所以呢,就想用一個靈動的東西裝載在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外表下,所以就有了這個泡泡的想法。你想啊,一個泡泡,放在一個杯子里,它里面是水,但是呢,他又符合大的邏輯和規(guī)矩。那后來呢,關于水立方呢,我寫了一個回憶錄,就用了這樣的一個詞。叫從心之矩,我們有一個說法叫做從心所欲不逾矩,這里邊是人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你還可以要活出自己,但是對這個世界所形成的規(guī)矩。你要有一種敬畏,才是生命的一個比較好的一個狀態(tài)。所以呢,水立方包含著很多這樣的哲學思考在里面。
作為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場館,設計師們希望它既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也有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在里面。而水立方這個看似簡單的“方盒子”,其實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正是“天圓地方”這個設計思想催生了“水立方”的建成。它和圓形的國家體育場“鳥巢”是相互呼應的。
方形是我們古代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形態(tài),它體現(xiàn)的是中國文化中以綱常倫理為代表的社會生活規(guī)則,從而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與建筑功能的完善結合??梢杏@樣一個驚世之作,遇到的困難卻是難以想象的。那么在我國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時期,又有哪些技術難題在等待著我們呢?
當時是很辛苦,但是團隊所有的人啊,沒有太多辛苦的感覺,反倒是一個面對一個很有挑戰(zhàn)的命題的時候,那種興奮。一直到現(xiàn)在,團隊再聚到一起的時候,我們還是回想那樣一個很快樂的時光。這么說吧,水立方呢,我覺得高科技并不意味高成本,恐怕一般人不太理解,所以呢對一平米多少錢這個概念,大家是有感覺的,幾萬、十幾萬一平米的住宅。那么水立方的造價是多少?估計現(xiàn)在很多人會大跌眼鏡,當時的水立方一個平方米只有九千塊錢人民幣的造價,所以呢,很多人聽到之后,當時說花了這么多錢值不值得。但一聽到九千塊錢的時候,大伙兒都會覺得這是個了不起的事情。
其實,九千塊錢本身是帶著很多的科技含量才能達到這個水平的。另外,像這個泡泡兒,世界上還沒有這么大規(guī)模的使用,從它的保溫、它的隔音等等這些內容上都有很大的挑戰(zhàn),比如有很多人當時說,弄這樣一個半透明的房子,會不會夏天空調會很耗電,那么為什么弄這個半透明的呢?如果它不是一個游泳館,用半透明的夏天會熱,但是呢,冬天的時候,因為是個半透明的,太陽進來呢,節(jié)約了它的供暖成本。所以,整個全年算下來,能耗呢,是達到了一個同樣規(guī)模的游泳館的70%,甚至更低,正是這樣一件事情,我是舉這樣一個例子,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一個成績吧。
水立方中方主設計師趙曉鈞現(xiàn)在回憶起十年前的情景,依舊感慨在那樣一個沒有相關經(jīng)驗的情況下,大家的干勁兒十足。用大家的智慧,支撐起了水立方的科研攻關。
按照設計理念,水立方是一個半透明的膜結構建筑,當時就用到了ETFE膜材料。前面我們說到了水立方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個藍色的水盒子,而墻面就像一團無規(guī)則的泡泡。這個泡泡所用的材料就是“ETF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聚氟乙烯”。
國家游泳中心總經(jīng)理楊奇勇為我們做了簡單介紹:
整個水立方的表面是由3000多個氣枕組成,這些氣枕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覆蓋面積達到了10萬平方米,在當時可以稱為世界之最了。這在改革開放以前,是無法想象的,因為我們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運用的都是鋼鐵、混凝土、石材、玻璃等等。而這次的ETFE膜材料,無疑是一次創(chuàng)新應用。
除了膜結構以外,如何平衡室內外的環(huán)境溫度以及LED燈照明,是當時另一個急需攻克的技術難題:
水立方的科研攻關得以解決,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國、內外在建筑科技領域的技術空白,并且也推動了科學技術產(chǎn)業(yè)化和國外技術“國產(chǎn)化”進程。使我們在當時沒有相關技術經(jīng)驗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水立方的建筑施工,并以最佳狀態(tài)服務于奧運賽事。
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運動場,水立方不僅成為了北京地標性建筑,更加彰顯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水平。
2012年2月,水立方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除此之外水立方還獲得了魯班獎、詹天佑獎、國家發(fā)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國家級工法2項,多項技術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在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距離北京奧運會已經(jīng)有10年的時間了。水立方依舊熠熠生輝,以專業(yè)、先進的水平,承辦著各類盛會,享受世界的稱贊。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中,水立方還將變身“冰立方”,所以,讓我們共同期待“冰立方”在冬奧會中的精彩表現(xiàn)。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