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這碗小甜品,竟然是海藻怕熱變成的?
來源:博物
發(fā)布時間:2021-06-16
瀏覽次數(shù):969

前幾天,我和同事發(fā)生了以下對話:

“請你吃海鮮!”

“好啊,吃什么?”

“拌海帶絲,紫菜湯!”

其實,你還真別拿食用海藻不當海鮮。它們帶來的鮮味,是其他海鮮給不了的,而且有些海藻比海鮮便宜多了!

我們常吃的食用海藻,可以按照顏色大體分成褐藻類、紅藻類和綠藻類。顏色不同,但它們都一樣好吃!

海獺雙手贊同

圖片來源:John Sullivan Alamy Stock Photo

褐藻類:就是這么鮮!

海帶(昆布)

第一次吃日本的關東煮時,我對其中的“昆布”印象很深刻。那外型、那味道,不就是海帶本帶嗎?

原來,日本的昆布泛指海帶科的多個成員,在中國被稱為海帶的這個物種,在日本被稱為“真昆布”。

作為海洋國家,日本的海帶種類以及料理方式,都比中國豐富。在日本,除了常見的真昆布,還有羅臼昆布、利尻昆布、日高昆布等品類。各種昆布由于口感、氣味和產(chǎn)量不同,等級劃分和料理方式也不盡相同。

真昆布味道甘甜,高湯更是清澈透亮,香氣濃郁。羅臼昆布的帶片更寬,但肉質(zhì)較薄,味道更加濃厚。利尻昆布的帶片比真昆布窄,質(zhì)地偏硬,味道較為柔和。日高昆布的帶片細長,呈墨綠色,肉質(zhì)偏軟,適合加工成昆布卷。繪圖:鄭秋旸

日本市場上見到的昆布,大多是掛著白霜,干巴巴的。昆布上面的白霜主要成分是甘露醇,帶有鮮香的味道,不要為了清潔而過度去除。如果鮮著吃也行,不過這樣腥味太重,且表層有黏液和細菌,最好還是焯一下再吃。

下面來看看關東煮里的昆布是怎么制作的:

浸泡

晾干

切段

打結

中國人喜歡直接食用海帶本身,如涼拌海帶絲、海帶結燉排骨。日本人則最愛用海帶(昆布)煮湯底。日本關東煮的高湯之所以那么美味,就是用昆布加木魚花熬制的。

1908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池田菊苗教授在喝湯時,意識到昆布可能是鮮味來源,最后從中提取出了谷氨酸鈉,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讓人們找到了獲取鮮香的捷徑。

裙帶菜

裙帶菜也是褐藻類的成員,但屬于雁翅科。海帶是像一條大皮帶,裙帶菜則像一片大羽毛,它的葉片邊緣開裂得很深,葉片中間比邊緣厚很多,很有嚼勁。

裙帶菜的不同生長階段

圖片來源:Wikipedia

說裙帶菜你可能不太熟悉,但大家應該都吃過。朝鮮小菜里的“海白菜”,就是由中間部分制作的。每個日本料理店都會有一道標準涼菜:翠綠的、細細的、酸甜味的海藻細絲,乍一看像海帶絲,吃起來卻又不像,其實就是裙帶菜做的。日料套餐配的味增湯里,那些片狀的柔滑海藻也是裙帶菜,不是海帶。

日料店常見的海藻絲

紅藻類:冰石花yyds

紫菜

在國內(nèi)被稱為紫菜的,一般有2個物種:條斑紫菜和壇紫菜。條斑紫菜的產(chǎn)區(qū)集中在我國北部冷水海域,如遼寧、山東和江蘇。而壇紫菜則是福建、浙江沿海的特產(chǎn)。條斑紫菜個頭較小,葉狀體呈卵形或長卵形,顏色為紫紅色或紫黑色,藻體薄而柔軟;而壇紫菜個頭較大,葉狀體呈披針形或長卵形,藻體顏色為暗綠色或紫紅色,藻體較為厚實。

是不是聽起來又有點分不清?沒事,我們來看點吃的你就懂了。

市面上大部分海苔就是烤干并壓成片的條斑紫菜,而你平時做紫菜蛋花湯的紫菜大多是壇紫菜。

你要實在分不清,可以這么記:海苔=條斑紫菜。攝影:唐志遠

壇紫菜在干燥后,往往不會過分壓制,而是團成一個圓餅。

但要注意,這只是中國的情況。在日本,海苔并不單指烘干壓實的紫菜。滸苔等綠藻制成的烘干食物,也可以稱為海苔。它們顏色更綠,味道跟紫菜海苔相似,不過另是一種鮮味。

在許多沿海地區(qū),經(jīng)常能看到大片的紫菜田。漁民們通常是把竹竿插入灘涂中,然后在竹竿間系上一張張網(wǎng),紫菜苗就長在這上面。

紫菜每年會采收多次,第一次采收的紫菜被稱為“頭水”紫菜,以此類推有“二水”、“三水”等等。頭水紫菜最好最貴,之后采摘的紫菜,由于體內(nèi)的纖維素逐漸增多,口感會越來越差。圖片來源:汕頭日報

石花菜

石花菜真的很像礁石上開出的花。它生活在水深不到10米的海邊礁石上,在海灘散步時就能撈到。全株10-30厘米長,暗紅色的,從礁石上長出無數(shù)細碎的分支,分支末端扁平。

新鮮的石花菜是暗紅色的,這種顏色源于藻紅素,加工曬干會讓藻紅素分解,石花菜會變成微黃色。圖片來源:alchetron.com

吃石花菜,只有涼拌才能看到它的樣子,其他吃法完全感受不到自己在吃海藻。因為溫度一高,石花菜就會融化。這不就是夏天的我嗎!

融化后,人們就把它做成它親媽都不認識的樣子……

閩南地區(qū)有種小吃“冰石花”,就是把石花菜加水加熱,熬化成湯,過濾后留下液體,自然冷卻,就會凝結成半透明、顏色微黃的石花凍。石花凍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吃的時候用小刀將其切成幾厘米大小的方塊,然后倒在冰鎮(zhèn)的蜂蜜水中,消暑解渴的冰石花甜品就做好了。

日本料理里有種東西叫“寒天”,是半透明的果凍狀物,其實也是石花凍。石花菜的主要成分是瓊脂多糖,由其制成的瓊脂可以加入很多飲品中,做布丁、果凍經(jīng)常要用到。

綠藻類:為了環(huán)境,吃!

海葡萄

沖繩有一種土產(chǎn),叫“海葡萄”。它的正式中文名叫“長莖葡萄蕨藻”,是蕨藻科蕨藻屬的一種綠藻。

綠油油的海葡萄啊

海葡萄的藻體由匍匐枝和直立枝構成,匍匐枝具假根,能固著在海底砂巖中。生長在匍匐枝上的直立枝,能長到成年人的食指長。而所謂的“葡萄”就是直立莖上的球狀小枝,它們大小如魚籽,密密麻麻地綴在纖長的直立枝上。這些“葡萄串”就是食用的部位。

海葡萄吃法多樣,最常見是鮮食。但如果從海里撈上來直接扔嘴里,會很咸,咸到發(fā)苦!跟喝口海水沒什么兩樣。所以海葡萄的最佳吃法是,將海葡萄在冰水中浸泡幾秒,搭配調(diào)味汁,尤其是蘸著柚子醋食用,就能中和掉一部分咸味。

海葡萄經(jīng)常用于沙拉中

石莼

石莼是一種大型綠藻,和著名的睡蓮科淡水植物——西湖莼菜沒有任何關系。石莼的藻體為平扁的綠色膜狀,長約10~40厘米,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開裂或褶皺,一般貼附在潮間帶的礁巖上生長。

海水中的石莼

圖片來源:Wikipedia

石莼主要的料理方式就是涼拌。將石莼切絲,再加上些許作料,海洋風味的涼拌石莼就出爐了,就是這么簡單。

前面介紹的海藻都有人工養(yǎng)的,但石莼不用。因為野生石莼實在太多了,被海浪不斷推上岸,清理還來不及呢!

青島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量石莼被沖上岸的新聞

圖片來源:中新網(wǎng)

所以喜歡吃的朋友,請大口地吃,也算為環(huán)境做貢獻了!

撰文 | 進擊的多肉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