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你的祖先可能是只蟲
來源:科普中國
發(fā)布時間:2020-04-09
瀏覽次數:3541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地質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fā)表論文稱,他們對澳大利亞曾發(fā)現約5.55億年前埃迪卡拉紀沉積物的洞穴化石進行激光掃面后認為,一種微小的蠕蟲狀生物可能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這種“蠕蟲”被命名為伊卡里亞·瓦里奧提亞,其前后、兩側對稱,兩端開口由腸道連接。

  兩側對稱性發(fā)育是動物生命進化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使生物體能夠有目的地移動,這是一種常見而成功的身體組織方式。從蠕蟲到昆蟲、從恐龍到人類,許多動物的身體都具有這種兩側對稱性。研究現代動物遺傳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預測,所有雙側對稱性動物的最古老祖先,應該是簡單而小巧的,有基本的感覺器官。但它們的化石殘骸很難保存至今,為科學家們的研究帶來很大難度。

  多年來科學家們認為,在南澳大利亞發(fā)現的5.55億年前埃迪卡拉紀沉積物中的洞穴化石,是由雙側對稱性生物制造的,但這些只是猜測,并沒有發(fā)現可佐證的任何跡象。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博士斯科特·埃文斯和地質學教授瑪麗·德羅澤利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對這些洞穴附近發(fā)現的微小橢圓形印痕進行觀測后發(fā)現,制造這些洞穴的“蠕蟲”頭部和尾部清晰、肌肉組織有微弱的凹槽,大小約為長2—7毫米、寬1—2.5毫米,形狀像一粒米。

  埃文斯表示,伊卡里亞所在的洞穴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低。這些洞穴還保存著橫向的“V”形脊,這表明伊卡里亞像蠕蟲一樣通過收縮肌肉來移動。洞穴中沉積物移動的證據和以埋藏有機物為食的生物體的跡象表明,伊卡里亞可能有口、肛門和腸道。

  新發(fā)現與進化生物學家們之前的預測基本吻合。伊卡里亞是發(fā)現的最早雙側對稱性生物,盡管其形狀相對簡單,但與這一時期的其他化石相比,它在洋底的一層薄薄含氧砂中挖洞尋找有機物,顯示出基本的感官能力;其深度和曲率代表明顯不同的前端和后端,支持其能進行定向運動,這種蠕蟲可能是動物們的祖先。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科學防控】,學習疫情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科普小達人】,報名參賽贏取萬元大獎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